close

此文章來自於奇摩知識+ 如有不適請留言告知撤除

標題:

鄭和下西洋(急)

發問:

我想知道十五世紀時 當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都發展海上貿易時 只有鄭和下西洋是曇花一現 這段時間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海上發展情況有什麼不同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為什麼這麼短?

最佳解答: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洲。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這些解讀通常都是基於各種現代觀點的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賦予了該事件很多「泛政治化」的意義。 一種觀點認為:「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于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而另一些觀點則認為鄭和的航海,沒有像西方的航海那樣承載了殖民的任務,未能使中國向西方列強一樣,走上殖民帝國的道路。並認為這是對中國現代化的一種延誤。更有一種觀點認為,鄭和本人作為回民後裔,熟知穆斯林世界地理,航海路線和所到地點也沒有超出阿拉伯世界已有的航海路線和地理知識,並不曾有任何地理新發現,毫無創新可言。並沒有,也不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實際利益,這也就是為什麼自行銷聲匿跡,若干年後便被遺忘,更沒有對世界歷史進程造成多大實質影響。 當初鄭和下西洋最大目的是找明惠帝所以沒有想要繼續航海的意願

其他解答:

對呀,當初中國人出海是要“宣揚國威”,但是西方人出海卻是要擴張地盤增加屬地。這動機上的不同,反映出兩地文化價值觀的差異,也影響了未來的歷史。不過,鄭和艦隊不論是在寶船船身的宏偉、艦隊的規模、糧食的供應等方面,在當時都是世界一流的。

此文章來自於奇摩知識+ 如有不適請留言告知撤除

76D745343204CA7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pj955v 的頭像
    zpj955v

    航空百科

    zpj955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